【攝影雜感】Before & After 的人生
先說,這不是抱怨文,也不是針對任何人,只是最近好常被客人問到會不會提供原始raw檔?我一方面覺得好奇為何會想要raw檔(可以的話,歡迎大家留言),另一方面也覺得有必要來說一下我為何不這樣做。
一場拍攝,親子、婚紗動輒10GB以上的檔案是家常便飯;婚禮攝影更是檔案數量的王者,扣掉重覆、表情NG、失焦、沒曝好的照片,最後還是有可能有20GB起跳的檔案,雙攝更有可能到50GB以上(以上,超保守估計)。撇開檔案這麼大,交付不易的問題。除了有在玩攝影的同好,大家或許還不知道raw檔打開來最初始的樣子大概是怎麼一回事。
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我兩張的範例,上是raw檔開啟最初始的樣貌Before,下是我修圖後的After。
raw檔會這麼大,而且往往看起來有點平平、灰矇矇的,無非就是要保存最大的光影資訊(寬容度),方便拍攝者在後製修圖的時候,有更大的空間去調整改變,呈現出自己想要的明暗、對比、色調。
重點來了,我認為沒幾個人會喜歡raw直出的樣子!(好吧,如果你喜歡,我可以幫你問問可提供raw檔的攝師給你,他都不用修圖了,搞不好更便宜)
攝影師不單只是拍攝當天負責按快門的機器,呈現的色調也是一個攝影師所必需建立的風格條件之一(ps:”風格”不一定只指色調,但此話題有點離題,略之)。為了保持作品呈現有一定的水準跟色調風格,一個負責的攝影師是不會這麼輕易把拍攝作品,就這麼隨便應付的交件出去的!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一堆攝影師出圖需要這麼多工作時間的原因。
請理解,除了拍攝當天看到攝影師很忙碌外,許許多多付出,是在你看不到的背後,攝影師們可是在螢幕前埋首的後製修圖,才會有這些照片呈現在你眼前。